道德讲堂

您的位置: 首页 >企业文化>道德讲堂

传家风 承美德

来源:江垭电站 作者:张旭杰 发布时间:2024-04-24 浏览数: 【字体:

一、家风是什么?

家风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,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。对传统中国人来说,有家就有家风,从大家族的家训、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的一言一行、家规、家教。形式不同,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,其中都包含着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。这个价值基础就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。在我自己的家中,从我父辈开始就教育我要善良、言出必行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在教乐乐的时候我这样要求他同时我也是这样做。用我的行为去影响他,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历练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,这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涤荡最终潜移默化为百姓大众的日常人生,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,进而形成家风、族风、地域风尚乃至民族品格、大国之风。

二、什么是好的家风?

这个人相信大家都认识,他就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,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—曾国藩。当时还有另一位中兴名臣左宗棠,他与曾国藩并称湖南双雄,可性格差异极大,曾国藩对左宗棠极为尊重,甚至以兄弟相称,而左宗棠对曾国藩用兵钝滞和为人儒缓十分不满,常常出言相讥,表现出轻慢之态。在两人的交往当中,体现出曾国藩人际交往一个很大的特点,那就是以诚为本。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提到:彼以伪来,吾以诚往。这句话说的是如果一个人用欺骗的方法,用耍手段的方法来对待我,但是我还是真诚地去对待他,时间久了,他就知道我的为人是什么样的,他也会对我真诚起来。这就是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。因此,在曾国藩去世时,远在西北前线的左宗棠派人送上了挽联并亲笔署名晚生。表达了他对曾国藩的歉疚和内心的伤感。

在曾国藩为官几十年中,还有两件事必做,一是每天读书,二是坚持写家信。他的家信就体现了他对家风的要求。信中说,家败离不得个奢字,人败离不得个逸字,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。曾国藩家书中,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。他教育家人要勤快。勤呢,第一贵在早起,第二贵在有恒。他要亲属坚持读书,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,即使走路坐车也得把书带在身边。他还要求家人去劳动,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。曾国藩的谆谆教诲和家风传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其子孙后世,更成为了中华传世家教之经典。

好的家风不只有曾国藩教育后人的勤、俭、诚等,还有忠、孝、悌等,只是每个家庭对这些传统美德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同。在我的家庭,教育更多的是善、诚、勤和坚强!以至于现在乐乐在看电影时候会为好人伤心流泪,在家里能主动要求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了男子汉应该说到做到!

三、好家风怎么传承?

家风的传承靠的不是及时而教,也不是去读家书家训中的那几行字,而是在平日里所作所为做出的表率,靠的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教育。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才能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。曾国藩教育家人要勤读书,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呢?他在去世的前一天仍然在读《理学宗传》。而上面这个小视频中,母亲不像曾国藩那么有学识,但她不论囊中多么羞涩仍然坚持付款的行为告诉了孩子:人穷不能没有骨气和志气。老人的行为也让孩子懂得了什么是善良。在这个贫苦的家庭,一样有着他们的家风,在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得以传承。在我家,我会告诉乐乐一只再小的动植物它也是有生命的。我会在边上鼓励他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,可能事情有点难,但只要坚持就能做好!我也会做到答应了乐乐的任何事情,比如带他去哪玩,我什么时候回长沙陪他等等。所以我也在用我的一言一行去为他做榜样,让他成为一个三观正的孩子。

在中国人心中,家是内心最深处的根。每逢家人团聚,家风在温情中传递、熏染。中国人一生都受到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的影响。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、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。

【打印正文】
分享到:
×

用户登录